社区卫生服务概况(收集3篇)

时间:2024-06-27 来源:

社区卫生服务概况范文篇1

Abstract:Inordertoensurethesecurityreservesofchildhoodvaccinesandthelowestcostofrationingin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weoptimizedthevaccinerationingbytheEOQmodelofstoragetheory.Accordingtothepurposeofgrass-rootshealthservices,weachievedthevaccinesupplyatacertainprobability,whichprovidedavaluablereferencefortherationingofvaccinesorsimilarbasicmedicineinthemajorit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

关键词:安全储备量;成本优化;疫苗配给;社区卫生服务站

Keywords:securityreserves;costoptimization;vaccinerationi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

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99-02

1问题的提出

卫生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包括了所有儿童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这里主要讨论社区卫生站第一类疫苗的配给,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而基本药物中疫苗的配给,卫生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疫苗的存管、疫苗的保证储备量等;同时也要考虑到每次预定的成本,包括通讯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配送过程成本等。根据对太原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调研发现,在需求量随机的前提下,研究儿童疫苗的配给优化,对于优化成本,保证安全储备量,显得非常必要。

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鉴于疫苗存储的特殊环境,以及疫苗的有效期,需要对疫苗的订货批量和在订货点进行合理规划,由于,某一区域的疫苗需求量受儿童数量、人口流动、以及儿童年龄等多方面的影响,其需求呈现随机变量的态势,而且一般疫苗在使用过程中,订货是以充足供给性为前提,而非经济性,且不允许缺货,在使用中不遵循单一周期的规律,这就需要定期检查成为必要。在这里我们讨论当疫苗的需求量为随机的订货批量、订货点和存储量,一边使得儿童疫苗的供给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优,对于基础服务的改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区的儿童接种过程中,疫苗的需求为随机变量,且非单一周期,由于服从无法求得周期的多周期分布,即当年没有接种的疫苗可以在有效期内用于下一年的接种,在这里我们讨论使得存储最省(温度、空间、其他成本)以及送货成本最少的最优方案。

2变量的假设

由于需求为随机变量,显然不能像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那样,依据固定需求率和天数求得订货点;由于疫苗属基础药物,其供给量须得到保证,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存储,这时的订货点值r较大时,缺货的概率就越小。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服务水平,使得缺货的概率控制在5%之内。令m天里缺货的概率为α,则不缺货的概率P(m天里需求量≤r)=1-α。

由于某一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于儿童疫苗的数量,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历史平均值求得年均被需求量,并依据存储论中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求得订货量的优化值,进而得出送货次数[1];在这个基础上,依据事先制定的服务水平(疫苗短缺是衡量服务水平的指标之一)和m天里需求量的概率分布来确定相应的r值。

3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假设太原市杏花岭区巨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致力于服务儿童疫苗的注射工作,注射的疫苗种类包括乙肝、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麻风、乙脑、A群流脑、甲肝等国家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疫苗。疫苗的保存需要特定的环境(比如温度、空间大小等),疫苗的配给由特定的医药公司负责不定时配送。如果根据以往的数据统计,我们得知某种疫苗在此卫生站每周的需求量服从以均值μ=495,均方差σ=72的正态分布;根据配送的核算,每次送货成本为220元,平均单位疫苗一年的保存费用为0.35元。目前该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允许疫苗短时间暂缺的概率至多为5%,下面我们讨论最优的配送量和每年配送次数,以及送货前的安全存储量(考虑保存成本),便于定期检查时及时通知配送。

首先考虑每次的配送量为多少时才能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使得疫苗的送货成本和存管成本总体最优。

假设每次的疫苗配送量为Q,则最大的存储量就是Q,然后在疫苗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存储量最小减少到零;然后又配送Q,再继续使用……如此循环,在整个过程中,平均的存储量为■[2]。我们根据平均单位疫苗一年的保存费用c1=0.35,得到一年的存管费为:■*c1。另外,假设每年的疫苗总需求量为D=495*12,则每年的疫苗配送次数为■,再根据每次送货的成本c3=220,得出一年的送货成本为:■*c3。

总成本TC=:■*c1+■*c3=■*0.35+■*220,TC是Q的函数,要使得TC最小,只需对Q求导取零,得■-■×c3=0,Q2=■,Q*=■。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模型Q*=■,代入该卫生服务站年需求该种疫苗数量D=495*12=5940,c3=220,c1=0.35,故每次最优的配送量为Q*=■=■≈2733,由此,该卫生站每年配送该疫苗的次数为■=■≈2.2。

根据服务水平的要求,α=0.05,取m=7,P(一个星期的需求量?燮r)=1-α=1-0.05=0.95,由于这种疫苗在此卫生站每周的需求量服从以均值μ=495,均方差σ=72的正态分布,故有?覫■=0.9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1.645[3],即有■=1.645,求得r=613.4,取整后r=614,安全储备量为r-495=614-495=119。

在这样的存储策略下,有95%的概率在通知配货但还未运到的一周里不会出现缺货,只有5%的概率可能出现缺货的情况。

4结束语

上述研究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疫苗配给及存储提供了一种优化思路,对基本药物的安全储备量核算有一定参考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文中对于疫苗的配送成本和单位保管费用,来源于巨轮社区卫生站的调研概数,并非确切和全面,所得的结果也存在少许偏差;但这些数据的给出,为模型的优化和求解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以后的研究中数据有待于进一步精确,模型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以便为基础医疗服务提供更实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3-310.

社区卫生服务概况范文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沟通;绩效

中国医生学会的调查显示,在医患纠纷中90%以上的医患纠纷为不当的医患沟通所致。然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如何,与社区医生的沟通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1]。2年多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尝试并利用沟通技巧,按要求形成制度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沟通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团队人员和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社区居民包括病人、病人家属、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人员。

1.2沟通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内部人员的团队作用与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桥梁作用、社区管理干部对社区卫生人员的互动作用、社区居民与社区医生信任关系、居民参与程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的知晓程度、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了解情况。社区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建档率,慢性病控制率的情况变化。

1.3有效沟通中的技巧:(1)见面问候语并介绍自己,如:您好!我是某医生、护士,很愿意为您服务等话语。(2)事先有所准备,如社区医生主动回访居民、患者的话,把要回访的内容拟清楚,以免遗漏。(3)确认需求,病人需要什么健康问题力求帮助解决。(4)处理异议,要求同存异,允许患者有不同的看法,先不要驳斥病人的不同意见。(5)达成协议交流后把共识形成协议,以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6)共同实现,有相同的目标,才能达到目的。

1.4沟通方法:(1)首先在团队人员之间以及与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经常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2008年初开始与社区管理干部和专科医生互动交流思想,旨在联络感情加深了解,以求在工作上得到进一步的支持。(2)每月有10个工作日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开展健康教育。深入居民小区:①有利于互相认识、面对面交流、增进互信,以求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②又有利于我们宣传社区卫生工作,如慢性病防治的重大意义,增强保健意识,从而使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生兴趣,对慢性病防控有了新的认识。

2.结果

我们对35岁以上人群的120人次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效果做了调查与问卷比较,其中有慢性病的66人,其他为一般人群。

2.1沟通前调查结果:(1)与社区管理干部交流互动较少,每季度约1-2次。(2)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内容、方式的了解程度分别是(27/120)22.5%,(36/120)30%,(31/120)25.83%。(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72/120)60%。(4)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8/120)31.67%。(5)共同参与慢性病俱乐部活动(30/120)25%,治疗依从性差(33/66)50%,慢性病控制率(23/66)34.84%。

2.2沟通后调查结果:(1)与社区管理干部交流互动增加,每月1-2次。(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内容、方式的了解程度分别为(84/120)70%,(105/120)87%,(99/120)82.5%。(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102/120)85%。(4)对慢性病知晓率(88/120)73%。(5)共同参与慢性病俱乐部活动(50/120)41.67%。治疗依从性改善(55/66)84%,慢性病控制率(47/66)71.21%。

3.讨论

沟通是社区医生开展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一个好的开端,从沟通开始。我们社区卫生工作者与社区管理干部的联动及街巷居民交流,下社区进入居民小区,入户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保健、社区医疗等等,无不以沟通为开路先锋,真可谓还未入户,问候在先。

沟通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医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是融洽医患关系的剂,沟通是一门科学,它像似哲学使人变得聪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难题,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才能积极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群众性,把这一惠及广大居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我们近两年来发挥思想交流、沟通的优势,从内部来说提升了团队的作用,发挥了患者与专科医生间的桥梁作用,形成了合力。从外部来看,加强与社区的管理干部的互动,增进了解,工作上得到了广泛支持。从社会上来讲,调动和发挥了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人们的健康行为从物质关心再到了解最后实现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些变化的提升所产生的效果已在近两年市卫生局年终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贴。

研究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将医疗花费降至原来的10%。沟通能有效保护自己,也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社区卫生服务概况范文篇3

[关键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经验;总结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效率,有助于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2]。科学、完整和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3]。《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9〕113号文件中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09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5%,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到2011年,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3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苏州市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苏州市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多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源的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中心不断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完善软硬件的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中心的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业务服务水平,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同时实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与疾病的治疗,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取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同时充分做好建档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建立健康档案后自动生成一份居民健康指导书,让居民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居民与社区医务人员之间多了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主动配合建档,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0-3岁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10大类41项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服务、预防和医疗门诊、疾病筛查、健康体检、老年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巡诊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到边门诊、边筛查、边巡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以“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

中心根据对每位医务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绩效考核,实行了多劳多得,从而提高了中心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建档的进度,截止10月31日,居民的建档率达到了94%,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档率达到100%,健康档案的更新率为86.96%,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100%,提前实现了卫生部的建档工作任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完善各项补偿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社区卫生服务概况(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包饺子日记(整理9篇) 2024-06-26

四年级日记5[精选](整理3篇) 2024-06-26

[精选]六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25

精选劳动的日记4(整理2篇) 2024-06-23

小鸡的成长日记精选2(整理2篇) 2024-06-23

逛超市日记精选[15](整理9篇) 2024-06-19

端午节日记精选(整理8篇) 2024-06-19

普通乡镇扶贫干部工作(收集3篇) 2024-06-27

社区卫生服务概况(收集3篇) 2024-06-27

审计专业导论论文(收集3篇) 2024-06-27